28 May 2009

下載音樂之是非

自從我開始聽中文歌曲,我每天都會上網尋找新音樂下載。我一開始只知道用YouTube聽歌,所以我當時在YouTube上浪費了很多時間,不過,YouTube還是有許多不方便的:首先,我不能隨時隨地聽,只能在有因特網的地點聽;其次,YouTube時時經過系統維護,那時看音樂視頻就比較麻煩。此外,YouTube的音質有時不太好,要麼是有噪音,要麼是上載的速度太慢了。因而我照朋友的意見開始下載音樂。


說實在,我以前覺得下載音樂等於偷音樂家的作品,對美國政府而言,從因特網免費下載音樂歌曲是犯法的。當然這種行為難以控制,不過政府時常以廣告鼓勵眾人多買專輯,這樣支持音樂家。『若您不會從音樂店偷專輯,那你為何從網絡下載音樂呢?』是它們常用廣告宣布的。即使我的想法也如此,我仍然下載音樂。


因為我知法犯法,所以我每次下載音樂時都覺得內疚,但我卻還沒改習慣。依我看,無論我下載不下載,反正我最後還會找方法獲得我所要的音樂,那就乾脆下載吧。起初我每次迷上新歌星時會一直求朋友要音樂,她很快就煩了而建議我使用音樂網站。在這些網站上,用戶替大家提供各種音樂專輯或視頻,別人也可以在這兒推出意見或未發行的新專輯。比如說,潘瑋柏的『007』專輯還沒真正發以前,就已經能下載了。對我來說,我不用音樂網站就會從別人下載,因而從網友下載不是一樣的事嗎?那就像是我朋友把她的音樂放在網上讓我下載,在這種情況,這些朋友只不過是我不認識的,但基本的行為依然一樣。


雖然我不能把這想法當作接口,但是我有時會想,如果沒有這些讓我下載音樂、隨時聽中文歌曲的網站,那我根本就不會知道這些明星,譬如,我已經下載了五十多首王力宏的歌曲,都是一秒錢沒付出而獲得的,但我最後還是付出代價:我為他去了拉斯維加斯看演唱會,結果花了至少三百塊錢。然而,我承認去一次的演唱決不償還所下載的歌曲之價格,但我知道以後我會繼續下載,所以我比較不介意在演唱會多花點錢。

03 May 2009

又著迷了

最近我迷上兩個東西,結果浪費了很多時間:第一個是臺灣的潘瑋柏;第二個是中文戲劇。


我怎麼又迷上了中國明星呢?看來迷上王力宏、周杰倫、羅志祥是不夠的,我還非得擴大我聽的中文音樂不可!那潘瑋柏是誰呢?他是一位像王力宏一樣生於美國而移民到臺灣的歌手,因此國語、英文說的非常順利。不過王力宏是大學畢業後才搬到大陸,瑋柏七卻歲左右就搬到臺灣了,但他回美國在南加州的Cal Poly Pomona 念書,後來回了臺灣而漸漸成為大明星。一般來說,潘瑋柏唱的歌曲是嘻哈或rap,但之間還有一些抒情歌,如『路太彎』(前推薦的)。此外,他除了唱歌以外,也演戲如『不良笑花』。


潘瑋柏


說起『不良笑花』,我迷上潘瑋柏同時也迷上中文戲劇。其實,我是為了要多看一點潘瑋柏才開始看戲劇。當初對他和他的音樂感興趣時,我向我朋友抱怨我看累了他的音樂視頻,卻找不到別的有他的視頻,所以她就給我推薦潘瑋柏跟楊丞琳演的『不良笑花』。我立刻上癮了!看戲劇比看音樂視頻有趣,除了可以認字的速度以外,同時也可以享受娛樂,真的太好了!不僅如此,看戲劇能夠讓我學到通常不容易聽到的俚語或用詞,而且讓我更熟悉中國人講話的速度。說實在,儘管聽中文音樂改善我中文的程度有多少,音樂仍然無法幫我熟悉平常說話有多快。有時歌手會唱的比較慢,有時會唱到連一個字我都聽不出來那麼快,尤其像嘻哈那種快板歌。然而,戲劇裏的對話都算是人們一般說話的速度,所以對我的中文聽力有幫助。總之,好處多得很,那是我唯一可以用來解釋看戲劇花了多少時間的原因。『不良笑花』一共有14個至少一小時長的插曲,我不到一個禮拜內已經看了10個了,而且我並沒有等到完成功課以後才看呀!


無論如何,我覺得看戲劇很值得我忽略功課,尤其現在週末時。看完『不良笑花』,我打算接下來要看『命中注定我愛你』!


http://kojaproductions.files.wordpress.com/2008/08/miss_no_good.jpg

http://www.mysoju.com/miss-no-good/

02 May 2009

主修之差異

在洛杉磯加州大學,科學與人文學的差異特別明顯,因為校園把這兩種大主修分成了兩個地點:科學類的學生與教室大半都於校園的南部,人文學的則於東部。地理的區分同時表示一般的人及現在社會對不同主修的看法,本校的學生也像一般的人認為人文學沒比科學難,要求的腦力程度沒一樣高,所以修人文學實在超容易了,完全不必盡力學習。


聽見別人這樣表達有時惹我生氣。他們都沒修過人文學的課程,根據什么證據這樣說?不是就是覺得自己修科學太厲害了而看不起修別的專業的學生嗎?即使他們每兩、三個星期要考試,而我們每學期一共只靠一、兩次,我們仍然得寫文章。許多學生不接受這種看法,因為對他們來說,但寫文章總不如時長考試。對他們來說,寫文章並不是困難,誰都可以隨便寫,但只有擁有比較智能的人才能忍住科學所有的困難,如實驗、幾場考試等工作。真有諷刺性的是,向我這樣說的朋友,也是一得寫文章時找我幫忙的人。他們用『我不會寫文章』當藉口叫我改功課,不過意思不是就是寫文章也屬於一種才能嗎?為了讓英文進步,我童年時把讀書當作愛好而天天盡量讀書,結果現在寫文章不是什麼要掙扎做的事情。我從小努力到現在,只不過是因為興趣、優點不同人們才小看人文學,可是最後努力還是努力,不管是對什麼努力。


然而,有時我覺得別人說的也有道理,人文學偶然就是比較簡單。比如說,英文教授常教學生寫文章,但是他們總是會先給通知,讓學生做準備。一般來說,科技主修學生也會有預告,不過他們的考試很難早準備,尤其考試是考的還沒學到的資料。此外,考完一場考試後,接下來又有第二場,之間有很少時間休息。本校學期只有是個禮拜,第三、第六與第九個禮拜通常會有考試,然後學期的第十一個禮拜就是期末考的星期,所以考試不停地有。這確實讓人很痛苦。英文教授叫學生寫文章,也不會那麼過分叫學生在一學期內寫四、五篇文章,最多通常只有兩篇。並且,由於人們對人文學的態度比較輕鬆,因此壓力也一樣比較輕鬆。(那原因有好也有壞。依我看,壓力輕鬆一點是因為修人文學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。)


不管怎麼說,所有專業都一樣有困難,一樣有好處 ,而且各有各的特色。反正行行出狀元,無論別人怎麼說或想,最後的成就才是最重要的。